讲授课程:写意人物一(基础技法与临摹)
讲授章节:现当代写意人物画经典作品赏析(第三章 第六节)
切入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是一个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竖起愚公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拼搏。
讲授目的及效果:通过对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中国写意人物画作品《愚公移山》的创作背景、创作理念与艺术技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抗战时期如徐悲鸿先生这样的爱国艺术家们的崇高真挚的爱国情怀,讴歌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顽强不屈,持之以恒,勤劳勇敢的精神品质。新的时代愚公精神被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通过《愚公移山》的讲授,呼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竖起愚公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拼搏。
徐悲鸿以“愚公移山”为主题的绘画创作于1940年,总共创作了两幅油画和一幅国画,目的是为了鼓励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中众志成城,赶走侵略者,取得抗战胜利。
这时期的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在民族危难关头,抗战不但需要物资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鼓舞来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加战斗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艺术大师的徐悲鸿站出来,以满腔热情创作了写意人物画巨作《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则经典的中国传统故事,愚公面对王屋、太行两座巨山,无惧困难和智叟的嘲笑,誓要子孙无穷,挖山不止,终或成功的故事。徐悲鸿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故事的精神能量和文化内涵,通过艺术语言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那种顽强不屈,不怕艰难困苦,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充分地体现了徐悲鸿“致广大而尽精微”,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艺术要为社会服务的艺术理念。
本幅作品在造型上采用了不同于传统人物画的造型手法,将西方的写实造型引入中国写意人物画,画中的人物造型全部来自写生,人物形象坚实有力量,体现了劳动者的坚毅与果敢。画家对人物的胸腹、胳膊和腿部的描绘显然运用了解剖学的知识,人体构造和动态表现加强了透视效果,线条的勾画十分精到地扣住了人体骨骼在肌肉上所呈现的起伏变化,加之淡墨擦染和色彩交施,使人体结实的肌肉及其质感十分准确地描绘了出来。
徐悲鸿先生在刻画作品形象时虽借助了西方素描与光影的表现手法,但人体的外轮廓和骨骼复杂的结构关系以及肌肉的变化形态却仍主要以线条加以交代,那种“庖丁解牛”一般的以线造型的娴熟手法,充分体现了徐悲鸿先生超越古人的出色的写实功底,同时也拓展了“形”的表现范围及审美价值,突破了以往人物画高人隐士题材和审美趣味的局限,同时,将中国传统的墨分五色与素描的明暗深浅进行融合,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画中笔墨的表现内涵,也开创了近现代以来以徐悲鸿为创始的中国人物画的“徐蒋体系”,对中国写意人物画影响深远。
新的时代,愚公移山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让我们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在中国和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中,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直至光辉的彼岸。”在新的长征路上,中华民族要竖起愚公移山志,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勇于担当、敢闯敢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拼搏。
徐悲鸿 《愚公移山图》 纸本 143 cm×424 cm 194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澳门沙金官方网站 邵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