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程思政 >> 课程思政案例 >> 正文

《黄河大合唱》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10-03 [来源]: [浏览次数]:


讲授课程:中国音乐史

讲授章节:《黄河大合唱》

切入点:2019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也曾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

纵观历史,1939年,诗人光未然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于1939年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两位文艺工作者通过亲身经历谱写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乐章。在讲授过程中,教唱此首作品,使学生感受历史,铭记历史,将爱国思想融入课堂,增强民族自豪感。

  讲授目的及效果:通过讲述音乐家冼星海的作品《黄河大合唱》,歌颂中华民族的抗战历史,揭露侵略者的残暴,并以合唱的艺术形式展现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歌颂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图片来源:《党史博采》杂志2022年第七期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是冼星海于19393月在延安完成的,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艺术巨作,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冼星海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许多音乐作品在抗战时期广为传唱,触动万千中华儿女民族意识的觉醒,其病逝后,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黄河大合唱》由序曲和《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多首歌曲组成,歌曲之间由朗诵和乐队背景加以串联,表演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对唱、重唱、轮唱、齐唱等这些演唱形式和配乐诗朗诵。其中《河边对口曲》为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将山西地区民间民歌音调进行改编,结构形式采用了单乐段反复,加上了民间乐器锣鼓的伴奏手法,讲述了中华民族在侵略下的悲惨遭遇,段落结尾处显示了中华民族坚定斗争反抗的决心。另一首女高音独唱《黄河怨》,音调凄惨缠绵,充分运用小调的调式特点,其中尾字的拖长处理唱出了沦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最后一首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全曲的高潮段落,通过前几首乐曲的铺垫,此首终曲以愤怒的情绪吹响战斗的号角,节奏坚定、气势宏伟,音乐情绪达到了最高处。整首作品时而深沉悲壮,时而激昂宏伟,艺术张力无可比拟,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传达了中华儿女灵魂中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巨作。

整部大合唱围绕着“抗日、爱国”的基本主题思想,音乐具有紧密的内在统一性。作品展现了丰富的音乐形象;在创作风格上富有民族特征,部分旋律取自民间小调;在音乐结构上采用了富有交响性的发展原则。《黄河大合唱》一直是一部深受欢迎的大型音乐作品,它是冼星海在声乐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巨著。



澳门沙金官方网站  郝然


Baidu
sogou